傳承 塞罕壩 精神心得體會 發言
塞罕壩是一個地名,也是一個林場的名字。它是蒙冀交界之地,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。百萬畝樹木讓荒山換了人間,塞罕壩從昔日人跡罕至的茫?;脑兂闪私袢盏?ldquo;天然氧吧”。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,三代塞罕壩造林人傳承塞罕壩精神,用手一株株栽種,用心一棵棵培育的人間奇跡。
從馳而不息的植樹造林中,讀懂 “ 忠于使命、艱苦奮斗 ” 的塞罕壩精神,傳承 “ 紅色 ” 基因。上世紀 60 年代初期,國家為恢復植被,阻斷風沙,造福百姓,面對國民經濟困難的窘境,仍咬緊牙關,下定決心建一座大型國有林場。1962 年,來自全國 18 個省區市,平均年齡不到 24 歲的 369 人,豪邁上壩,他們將青春和熱血灑在了塞罕壩。當時,塞罕壩的條件極其艱苦,建設者們沒有固定住所就睡馬棚、窩棚,沒有食物就啃饅頭、吃野菜,“天當床,地當房,草灘窩子做工房”是他們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,艱苦的環境非但沒有減弱他們的工作熱情,反而激發了他們早日實現造林夢想的斗志。初見成效的塞罕壩林場,卻在 1977 年和 1980 年接連遭受雨凇災害和百年不遇的大旱后,毀于一旦。只能重新造林,從頭再來。一代又一代塞罕壩造林人聽從黨的號召,傳承“紅色”基因,以釘釘子精神賡續奮斗,終見今日這一片動人的“中國綠”。如今沒有彼時艱難的生活和艱苦環境,但在民族復興、鄉村振興的路上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,黨員干部更應該發揚塞罕壩精神,多
走一些“土路”、多聽一些“土話”,堅定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,傳承好“紅色”基因。
從久久為功的守樹護林中,讀懂 “ 科學求實、綠色發展 ” 的塞罕壩精神,走好 “ 綠色 ” 道路。“塞北一棵松,獨立天地中。年輪二百歲,長嘯八面風。”這是塞罕壩的“功勛樹”,它給了第一代林場建設者“這里可以栽樹”的啟迪。由于塞罕壩地勢較高,當時我們缺乏在高寒、高海拔地區造林的經驗,最初造林成活率不到8%,如同愛迪生為發明燈泡做了一次又一次實驗一樣,林場科研人員不斷改進育苗法,摸索植苗技術,攻堅克難,終在高寒地區成功取得全光育苗。如果把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開,塞罕壩人種的樹可繞地球赤道 12 圈,這是塞罕壩的“功勛林”。從一棵“功勛樹”到百萬畝“功勛林”,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塞罕壩造林人久久為功的植樹造林和守樹護林,現在塞罕壩林場輻射帶動近 4 萬人受益,林場職工年均收入近 10 萬元,老鄉們體會到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真諦,他們說,“綠水青山”如今是脫貧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!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保護生態環境之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、政治高度、戰略意義,將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踐行于工作中,走好“綠色”道路。
今年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 8 次到地方考察,必看環保、必談生態,其中 4 次更是將“生態”這一主題安排在行程的“首站”。生態環境關乎每一個人,誰都不能獨善其身,生態環境的好壞,與人民幸福指數有著密切關系,良好的生態環境本質上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,人
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。我們要讀懂、領悟、踐行塞罕壩精神,傳承好“紅色”基因,走好中國式現代化“綠色”發展道路,不遺余力建設“美麗中國”,在新征程上再建新功。
相關熱詞搜索: 心得體會 傳承 發言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家長會班主任發言稿4篇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家長會班主任發言稿篇1本學期我擔任高三班主
小學新教師座談會個人發言4篇小學新教師座談會個人發言篇1一年來,在教育教學工作中,我始終堅持黨的教育
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精神有感及發言稿(2023年)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《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精神有感及發言稿(2023年)》文章,僅供大家參考,請勿照搬抄襲。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寫出
最新精選總經理年會發言稿錦集五篇 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擊滄海。新的一年、新的機遇、新的挑戰。下
疫情表彰大會上醫務代表人員的發言稿范文五篇 疫情表彰大會上醫務代表人員的發言稿1 疫情不僅是對一
2021年半年個人總結發言稿精選五篇 過去,雖然自己知道自己有可能從事地鐵的相關工作,但是,僅僅限
新公務員座談會德能勤績廉發言稿 跟大家談什么好呢?就談五個字的要求,與大家共勉。這五個字就是每年我
2020高中軍訓動員大會上新生代表發言稿四篇 高中的軍訓是沒有大學軍訓那么長的,一般也就是短短的幾
家長會家長代表1000字發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師,各位家長,各位同學: 大家好!我是xx的家長
2020最新高中秋季開學典禮教師代表發言4篇 輕風鎖不住流云,流云帶走了歲月,在歲月的悄然流逝中我